发表日期:2012-03-05 来源:苏州技师学院 浏览:3415次
南方谈话的历史真实与力量
何虎生 (中国人民大学中共
不改革就没有出路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国内外形势十分严峻。20世纪90年代是我国完成改革开放第二步战略目标、实现经济发展三步走战略的关键时期,任务艰巨,时间紧迫。此时,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际方面,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陷入了低潮。对于我们社会主义中国来说,大有“黑云压城城欲摧”之势,中国再一次面临着向何处去的问题。国内方面,极“左”思潮一度有所泛起,面对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严峻形势,有些人感到茫然、彷徨,失去对社会主义的信心,也有些人开始否定和怀疑党的十三大制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甚至出现了姓“资”还是姓“社”的争论。经济发展方向不明、目标不清、动力不足,阻碍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处于紧要关头。
十三大报告一个字也不能动。就是在这样的关键性时刻,邓小平于
不改革就只有死路一条。1989年至1991年中国在经济上实行三年治理整顿。到1991年底,三年治理整顿任务基本完成,达到既定目标,但我国经济发展仍存在很大问题。市场疲软,经济结构不合理,部分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差、亏损严重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扭转,重复建设又有所抬头,通货膨胀的潜在压力、政企不分依然存在,不合理的分配状况尚未根本改善,等等。上述这些经济生活中深层次的或新出现的问题,并不是治理整顿所能加以解决的。何以解忧?唯有改革。邓小平坚定地指出,“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近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广州考察时也指出,改革开放必将贯彻整个现代化进程,只有改革开放才能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使我们的经济和社会发生更大的变化,给人民带来更多的实惠,我们的民族才能在世界民族之林昂起头来,坚强不倒。
你们要搞快一点
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才是硬道理是贯穿于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永恒主题。首先,发展是我国在国际局势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需要。“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邓小平把发展问题提到全世界全人类的高度上来认识,充分表明只有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中国才能在时代的潮流中前进,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国际上立于不败之地。其次,发展是当代中国的最大政治。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明确指出,“现在,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比我们快,如果我们不发展或发展得太慢,老百姓一比较就会有问题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到全体人民的拥护,其中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坚持用发展的办法来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党中央相继提出的“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和“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都是对“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一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抓住时机,加快经济发展。错失时机的历史教训发人深省。20世纪六七十年代正是许多国家经济起飞或持续发展的时期。我国周边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在此前后国民经济迅速发展,一跃成为新型工业化国家和地区。而中国却处在“文革”内乱中,丧失了宝贵的历史机遇,经济发展遭受巨大挫折。正如邓小平所说,“中国六十年代初期同世界有差距,但还不太大。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这十一二年,我们同世界的差距拉得太大了。”20世纪90年代,世界新科技革命的进程正在加快,许多国家和地区正在进行产业和产品结构的调整、重组和升级,亚太地区经济发展势头良好,这就为我国加快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时机。邓小平强调, “有条件的地方要尽可能搞快点,只要是讲效益,讲质量,搞外向型经济,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低速度就等于停步,甚至等于后退。”要抓住机遇,大胆地试,大胆地闯。胡锦涛总书记在去年建党90周年讲话中也肯定了这一点,强调牢牢抓住和用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我们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的关键所在,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
力争隔几年上一个台阶。从国内自身经验来看,经济发展隔几年上一个台阶,是能够办到的。邓小平指出,“看起来我们的发展,总是要在某一阶段,抓住时机,加速搞几年,发现问题及时加以治理,而后继续前进。”从国际经验来看,速度快且效益好的经济发展阶段,是必要的,也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像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都经过了高速发展时期。现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面对更为复杂的形势和更加艰巨的任务,我们必须调动一切有利因素,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继续又好又快发展。经济发展得快一点,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党中央相继提出的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及“把发展作为主题,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把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作为动力,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出发点”的战略思想,都是对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论断的有力阐释。
东方风来满眼春
《深圳特区报》陈锡添记录邓小平在深圳五天考察活动与谈话要点的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于当年3月26日发表后轰动全国。20年后,重温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是解放思想的再讨论,是基本路线的再教育,是改革开放的再动员,是加快建设的再推进,对于今天我国的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对社会主义本质作出了科学概括。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在回答社会主义能不能搞市场经济时,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著名论断:“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科学概括最突出的特点是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放在首要位置,在强调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同时,又强调了生产关系方面的“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既实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两个方面的有机统一,又把发展生产力与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有机统一起来。对于社会主义本质问题,邓小平以前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作出很好的回答,一般都是强调用不断改变生产关系的方式来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进程,这种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偏差,往往容易夸大改变生产关系的重要性,甚至导致阶级斗争扩大化。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深化了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境界,这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鼓舞人们加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邓小平南方谈话从思想上和实践上进行了改革开放的再动员和加快建设的再推进。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深刻总结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基本经验教训,进一步阐明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明确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鼓舞全党和全国人民,继续解放思想,明确前进方向,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为社会主义事业不懈奋斗的信心,大胆开拓创新;它吹响了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号角,对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使之具体化和系统化。在随后的实践中,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动我国的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及人民生活水平都上了一个新台阶。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为标志,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新阶段。
南方谈话永远闪烁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光芒。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近日在广州考察时指出,当前面临的形势总体是好的,但是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变化非常剧烈,金融危机还在发展蔓延,国内经济一些体制上的问题,特别是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需要认真加以解决,我们面临的挑战和困难不少,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依然是改革开放。在这种国际国内形势下,南方谈话中“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不改革就没有出路、发展才是硬道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等论断依然适应,并没有过时,继续闪烁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光芒。当前,我们必须始终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一20年来中国共产党最宝贵的经验;必须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开放;必须要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继续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中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