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工作
首页 - 党建工作 - 学习园地

学习园地

2012年11月9日教职工政治学习材料

发表日期:2012-09-10    来源:苏州技师学院    浏览:3873次

大学精神与价值观教育

 

吴小林 光明日报

 

编者按: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深入开展除了需要相应的途径、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外,还需要有大学精神的保障。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灵魂与精髓所在,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如若得不到大学精神的支撑,无疑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大学精神的教育功能

大学精神对于一所大学的发展,具有多方面的积极功能。

第一,凝聚功能。大学精神是吸引、荟萃优秀人才的主要因素。一方面, 大学精神能够对外界优秀人才形成强大的精神吸引力,促使他们因心向往之而行趋附之,从而进一步提升一所大学的师资水平,加强其学术力量。另一方面,大学精神对于内部师生员工同样发挥着极其重要的凝聚力量作用,当大学精神以其深厚的文化传统积淀和明晰的人文理念,逐渐衍化为大学人深层次的群体意识, 甚至内化为每一个个体的人格气质和行为习惯时,这所大学的内部机制的运作就无需完全依赖制度管理和条令约束,而是一种自动化的集体意识和向心力在发挥着作用,这种作用能够在根本上推进大学的科学发展。

第二,拓展功能。一所有大学精神作为内在支撑的大学,其自然也就具有了向外拓展的雄厚实力。这种拓展力量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表现: 一方面,是学校培养出的人才所产生的强大社会反馈力量。这是一所大学树立良好形象、扩大外界影响的最重要的依托,也是最具说服力的成功依据。大学是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的场所,在大学接受教育的人都会或多或少地受到大学精神的感染,当这些人走出校门、步入社会时,他们也把大学精神和价值观念传播到社会上去,从而影响社会文化的发展,同时为这所学校带来不可估量的外部拓展力。另一方面,是学校自身的整体学术力量和学术团队及个人的社会影响力,这是衡量一所大学办学水平的又一个重要指标。大学精神作为一种具有独特精神气质的高雅文化,可以通过新闻媒体、学术文化交流活动、大学推广运动等手段向社会广泛扩散和传播,同时也可藉此影响力向社会各领域以及广大的国际外部空间进行拓展,发挥积极作用。

第三,激励和导向功能。对于一个人的发展而言,积极向上的激发、鼓励是必不可少的,尤其大学是知识分子聚集的地方,更需要一种精神意义上的激励力量。而大学精神能够为置身其中的每个个体有效提供这种力量。这种激励力量对于知识分子的人生规划与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尤其当大学精神被内化为人们共同的一种学术良心、道德规范乃至人格气质时,就会产生一种价值指向,激励着人们去不断追求真理、关怀社会;又因为精神力量是富有渗透性的,这种渗透实质上是思想方法、道德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的启迪、感化、陶冶作用,它通过形成一定的氛围,促使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激励,最终形成巨大的精神导向力量。

第四,规范功能。严肃的态度、严谨的作风、严格的规范正是大学精神的必有之义。大学精神应该自然地贯穿、渗透在学校的管理制度、学术研究、文化活动等各个方面、各个层面,如办学指导思想、目标定位、发展思路、规章制度、价值取向、学术规范、校园文化建设、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等等,它对全校的教学、科研、管理、服务起着制约和规范作用。这种规约作用通过每一个教师、学生的言行举止及精神面貌得以体现,并最终融合、汇聚成一所学校整体的精神风貌彰显出来。

大学精神与当代价值观教育

大学精神是一种以人为本、充满人文关怀的精神,其使命是把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的公民放在首位的。大学教育作为引导人的力量,帮助学生提升精神境界较之获得知识在教育目的上更具终极意义。基于这一点,大学精神首先是把价值观的教育,体现在它密切关注现实社会,对世界、人类和人生给予热忱关怀,并热情参与到社会活动中,把对真善美的追求,对世界的前途命运、人的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树立作为永恒主题。大学精神作为大学文化的核心,就是大学人群体这种价值取向的充分体现。

大学精神就是大学人持有的或追求他们所认同并自信为理想的且努力传播的价值观及其体系。某一具体的大学精神一旦形成,就具有鲜明个性,表现出历史的连续性,通过师生员工在办学过程中的目标选择、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以及校园环境等多种方式体现出来,以一种能动的形式呈现,并以一种自动的方式对进入该环境的个体或群体产生影响,使之在其中表现出一致的价值观及其体系。所以大学精神的育人作用主要表现为对大学生的价值引导。大学精神的价值引导过程就是使受教育者将大学精神内化为自己的精神动力并勇于实践,逐步形成行为习惯的过程。

大学精神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引导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引导大学生树立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学追求真理既是社会的要求,也是大学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对真理的无止境探索逐步使大学人形成了为社会追求真理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为社会不断追求真理成为大学人共同的追求。二是引导大学生培养批判精神和创新精神。大学以创新知识为使命,它本能地要求大学人具有批判精神和创新精神。大学人要创新知识,就需要批判,批判不是否定已有的知识积累,而是在扬弃中达到更高的境界。大学生在大学里与老师的朝夕相处中会很自然地老师学习这种批判和创新的思想,自觉或不自觉地培养自己的批判与创新能力。三是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的思想保证和行动指南,强调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基本内核,是构建和谐文化的根本。只有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去做,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这是我们这个社会和人民共同为之努力奋斗的价值取向,也是共同理想。(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学院

读书方式决定人生与事业高度

潘峰  学习时报

读书是生活、成长之必需,是提高素质、能力之阶梯,也是教学科研工作者之本分。书读得多,便会对读书方式形成反思;理性把持读书的目的、境界、方法与成效,又会进而提高读书的质量。这里就读书方式四点感知与大家交流探讨。

读书目的有多个层次,但应向高层次不断提升。读书或为消遣娱乐和猎奇,或为拿得学历文凭和职称,或为提高素养增知识长才干,或为专业教学科研出成果,或为社会民众国家多做事等等。读书目的各不相同,但有高低层次之分,由此又决定不同生活状态与价值,决定不同人生高度、素质境界和社会担当,也决定不同读书意义。古语云诚心、正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其本意上讲就是读书的目的层次。从个人到家庭到国家到天下,反映了人生认知拓展与使命担当的抬升逻辑,也揭示了人生不同阶段的特点。今天,作为党校的学员、职工和教研人员,应把共同理想与个人志趣高度统一,努力为经济社会进步和人民福祉、国家强大而读书。这样的目的现实而合理,党的宗旨、社会主义价值观应包含其中,党员尤其领导干部首先要确立这样的追求。有了此目的,读书才会有不竭动力,才会成为创新进取干事业的核心支撑,也才不因短暂、狭小目标的达成而懈怠。

读书境界有多重维度,但应在道德修持上占据品位。读书会拓展眼界增知识,会锻炼思维长智慧,会陶冶情操积素质,亦即主观世界的改造或完善。道德修持即为人的类本质展现和人性整体素养升华,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自塑和坚守,这在读书过程应自觉修炼和达到。大中小学倡导素质教育,即在于培养有道德品质而又全面发展的人才。读书即为自我道德世界的改造升华,做真正有文化的人。有学问、有专业而缺少道德修持不能说有文化,还可能走向现代西方哲学所指的片面人单面人。道德修持的高境界,需通过不断的自我反省、否定和超越来实现。读书时应打破身份界限和洞穴之见,博学广闻,拓展思维空间与精神家园;注重以深厚的历史感、对社会公众的深情、对国家民族的责任以及对人生终极的思考感悟,来与古人、今人、洋人深度交流对话,并在生活实践中修炼打造,进入有文化的道德境界,达到有品位的读书做人境界。

读书方法有多个方面,但应在结合实际上凸显真功夫。读书是与作者的交流对话,这种交流对话首先是文本的,而其深厚背景则是作者主客观世界与读者主客观世界的融汇、互动与砥砺。书本当然是作者主客观世界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好书则是此种相互作用的精品,代表了作者一定时期一定问题上的经验凝结、认知高度、创新幅度。读书的质量效果,取决于读者借助作者文本所实现的主客观世界相互作用的广度与深度,特别是在这种作用中的主观世界的改变与升华。在研究式的读书过程中,作为读者总是以其理论知识、实践经验、认知能力与作者零距离切磋、谐振和互动,形成新情结、新理解、新判断和新理念,从而拓展了情感世界,丰富了认知世界,完善了思维方式。讲课的老师们都知道,只有读书中的真切体会心得、结合实际的新思考、生活血肉化的理念建构,才是最宝贵、最有价值的东西,拿到课堂上才能有见地、吸引人、启发人。为此,争取读书的最佳效果,就应在结合实际上显示真功夫,力求最广泛、最深入、最鲜活地思考,与作者文本高质量对话,一本书读完即可形成自己的成果。

读书成效有多种体现,但应在即时深化拓展上做足文章。人们说开卷有益,而要充分受益和受益最大化,就应重视动脑、动笔、动嘴和践履笃行。读书的成效首先是有感触、有认知、有启发,这以动脑为基础。在头脑的有效运作中,许多初级收获或副产品都不应忽略,需即时总结提炼,固化为读书成效。如写笔记是个好习惯,集中于兴趣点和工作需求讲求质量地写真、写透与写新,并作为宝贵财富来积累;如教师讲课中联系读书体会丰富授课内容,深化、完善已有认识,形成精品课程;又如力求将读书体会写成文章或系统化为论文,经正式发表接受社会评说检验,对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起到作用。还有如将读书收获生活化、实践化,在践履笃行中展示学修一体、知行合一,促进生活和工作的道德化、科学化,并力求以精神和物质的贡献来确证。读书中的情感升华、认知提高、观念更新、思维提升以及方法锤炼,都应即时写出来、讲出来、做出来,与他人、社会互动,与生活实践相融,不断修炼提升,达成读书的最佳成效。

我们说读书决定人生与事业高度,实际不是,是读书方式决定人生与事业高度。在信息化、网络化和知识大爆炸的当今社会,就更是如此。完善读书方式很重要,值得我们特别关注和重视。如果自觉掌握并娴熟驾驭读书方式,那么读书的质量还会显著提高,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还会出更多成绩。

(作者系山西省委党校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