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日期:2014-11-21 来源:苏州技师学院 浏览:4164次
李冰:浅论提升文学境界
2014年11月20日08:1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从古至今,文坛翘楚们一直都推崇那触摸不到而又可以感受到的文学境界。最早的“境界”概念见诸佛经,后被广泛使用。文学的境界与意象、意境相联,与品位、格调相似,是作家对精神格调、思想能力和文化品位的一种高尚追求,也是评价文学作品价值的一个重要尺度。
文学境界虽难严格定义,但却不乏著述。人们最熟悉的当属王国维的《人间词话》。“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这是《人间词话》开宗明义之言。《人间词话》以“境界”为核心,颇多独到参悟,其中成大事业、大学问的“三境界说”,令人赞赏。除了王国维,亦有其他学者论境界,如冯友兰的“四境界说”等,也充满真知灼见。
生活中,读者接触众多文学作品,有的如过眼云烟,有的直抵灵魂,个中区别应与作品的文学境界有关。文学境界既包含作品的境界,也包含作家的境界,二者相辅相成、互为因果。文学境界有高低之分,我们当然倡导“取法乎上”。当前,我国文学作品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精品力作难求的重要原因,是有些作家及其作品的境界不够高。因此,文学的当务之急不是继续扩充数量,而是大力提高质量。提升文学境界成了文学繁荣发展的一个关键。如何提升文学境界,无疑是个复杂且见仁见智的问题,这里谈谈其中三个方面。
提升思想境界
文学属于社会意识形态,文学写作是特殊的精神生产。作家依据一定的立场、观点、方法进行艺术创造,文学作品的思想境界反映的是创作者的思想境界。文章乃经国之大业,须敬畏,不可亵玩焉。“文载道”“诗言志”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北宋张载有“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何等博大的胸襟气概和高远的思想境界。
文学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时代前进的号角,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体现一个时代的风气。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文学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广大作家以他们的作品热忱讴歌人民伟业,热情鼓舞人民前进,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当代中国正在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是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历史时期。广大作家要深入生活,把握脉动,洞察社会发展,描绘伟大实践,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切不可疏离时代主潮、躲避崇高理想,只顾把玩一己之悲欢,并把那当成整个世界。我们虽不能要求作家及其作品一概“代圣贤立言”,但也绝不赞成“娱乐至上”。文学的功能是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如果沦为列宁所说的那些“饱食终日”“百无聊赖”“胖得发愁”的人的消遣工具,文学将失去最珍贵的价值。
有人会说,写什么,怎么写,这是创作自由。确实,创作自由是文学繁荣发展的基本保障,也是作家的权利。但在讲创作自由的同时,也不能忘记社会责任,这是辩证统一的。邓小平同志曾期望作家“认真严肃地考虑自己作品的社会效果,力求把最好的精神食粮贡献给人民”。作家应该对国家、人民和社会有强烈的责任感。认为作家只需要创作自由而不必承担社会责任,是偏颇。法国作家雨果曾说过,作家“具有双重职责,个人职责和公众职责,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需要有两个灵魂”。所谓“两个灵魂”,是指作家既是个体的,又是公众的;既可以有个人追求,又必须有社会担当。当然,社会责任感的形成不是靠外在强制,而是靠作家内在自我约束、自我提高。
文学既反映人们的精神世界,又引领人们的精神生活。越是各种思潮相互激荡,越要强调正确价值取向。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普遍认同和践行的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文学的主导价值,是方向,是定力,是主心骨。要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将其生动活泼、活灵活现地体现在文艺创作之中。要努力寻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们情感世界的契合点、共鸣点,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所思所盼中汲取灵感、挖掘素材、提炼主题,以文学的方式筑造中国人民独特的精神世界,建设美好的精神家园。在社会矛盾凸显期,众声喧哗,美丑纷杂,作家要善于分清主流与支流,认清现象与本质,深刻反映社会进步,体现人文情怀。低俗不是通俗,欲望不代表希望,单纯感官娱乐不等于精神快乐。迎合低级趣味,不但不能给社会提供正能量,反而会制造文化垃圾,从根本上违背社会主义文学的本质,与真善美南辕北辙。
政治和思想倾向性是文学不可抹煞的基本属性之一。把今天不再提“文学为政治服务”曲解为文学与政治不相干,会掉进危险的误区。过去和现在的事实都证明,文学在反映社会生活时总会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出与政治的联系,或隐或显地传达一定的思想倾向。社会主义文学从本质上讲,是人民的文学。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根本问题、原则问题。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自觉承担起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的历史责任,是作家思想境界的核心。我们任何时候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人民作为文学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学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学工作者的天职。只有把根深扎在人民群众和社会实践中,文学之树才能长青。要防止文学离开人民,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
提升审美境界
文学审美是人心灵的自由活动,价值、倾向、真实、典型、个性、修辞等都属于文学创作中宝贵的审美品质。优秀的文学作品须能达成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统一、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相统一。作家要按照美的规律塑造个性化人物形象,切忌从抽象概念出发。马克思曾提倡要“莎士比亚化”,不要“席勒式”。文学最不能容忍单调刻板、公式化概念化的文字。
《人间词话》说,“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没有真正的情感、生活作为基础,即使有生花妙笔,也断然写不出皇皇大作。这里涉及想象和虚构的问题。想象和虚构是文学创作中至关重要、不可或缺的艺术手段。但想象和虚构不是“无土栽培”,而是源于生活,是作家对人的生活经验的提炼和升华。文学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踏坚实的大地。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技巧是文学最敏感的部位。“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修辞立诚,就是使语言更鲜明准确地表现作品的人物形象和特殊情景。这种功力不是一年半载可以练就的,需要作家在长期的创作过程中艰苦锤炼、苦心孤诣、孜孜以求。很多关于“炼字炼句”的佳话大家耳熟能详。杜甫的“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贾岛的“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倾诉着锤炼字句的“苦吟”。俄罗斯作家托尔斯泰一贯主张文学作品“一改再改”,他说 “写而不加修改,这种想法应该永远抛弃”。他的《战争与和平》写了7年,修改了99次。无论什么年代,也无论什么作家,优秀文学作品令人敬佩的文采都是用令人敬佩的心血浇灌的。今天,影视风靡对纸质文学构成严峻挑战,在这样的大环境中,文辞之雅、形式之美是文学依然立足的充分理由。
强调修辞,不能重蹈堆砌华丽辞藻的覆辙。我国的历次文学革新,都主张祛除只重辞藻形式的风气,而每次革新都促进了文学的繁荣发展。“初唐四杰”力扫绮靡的齐梁宫体诗风,而后中国诗歌进入辉煌时期。韩愈、柳宗元“文起八代之衰”,一改只重形式而内容贫乏的骈体文,唐宋八大家才得以横空出世。另一方面,在“全民写作”的今天,也不能对修辞降格以求。要追求有艺术难度的写作,拒绝无深度的扁平化创作,反对远离美学尺度的码字游戏和随意涂抹,反对抄袭模仿、千篇一律、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精品之所以精,就在于其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文学创作要遵循正确的美学法则,精益求精,让读者从字里行间感受到美文雅趣。
提升人格境界
人们常说:“文如其人”“人品决定文品”。这话听起来稍有绝对化之嫌,但强调人格对文章的影响无疑是正确的。孟子主张“养浩然之气”,李大钊把“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置于座右,足见高风峻节。
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文艺工作者是灵魂的工程师。毫不夸张地说,在所有的文学作品背后都清晰地站立着作家本人的形象。我手写我心,作家的人格品德影响着创作动机、艺术构思、语言呈现等创作全过程。作品是作家的“心电图”,作家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都表现在作品之中。中国文学千年流变,但变中也有不变,注重教益、引人向善是始终不渝的旨归,即使是通俗文学、戏曲,也追求“曲终奏雅”“高台教化”。真正创造辉煌文学业绩、赢得读者喜爱的,往往是拥有高尚人格的作家。清代评论家沈德潜曾说:“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王国维在评论屈原、陶渊明、杜甫、苏轼时说,“此四子者苟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学者,殆未之有也。”
人品一旦失格,作品必然失色!人品包括个人的品德修养,还包括国家民族意识。对祖国、对人民、对民族的立场情感,是高层次的人品。现今,在思想文化多元多样多变的大环境中,有些人价值混乱、道德滑坡、底线失守,甚至搞不清楚“我是谁、为了谁”。有的人与国家和人民的主流价值刻意“保持距离”,实际上是怀揣某种目的在作秀,看似桀骜的背后是逢迎。有的人违反现代社会基本的职业操守和道德,身在体制又诋毁体制,既绝不愿切断与体制的“脐带”,又常因欲壑难填而对体制恶语中伤。还有人身为共产党员,遇到风波便动摇了立场和站位,对错误思潮妥协附和。这种人格的分裂和内心的阴暗不管如何掩饰,人们都看得清楚。
文学是人类艺术地把握世界的独特方式,其本质是超功利的。创作实践反复证明,文学是寂寞清苦的事业,宁静淡泊,伏案苦耕,才能开辟文学境界。没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刚毅,何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超凡脱俗。没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怀,何来《岳阳楼记》的千古绝唱。当前,各种利益、各种诱惑容易让人浮躁、焦虑、短视、失去定力,这也影响了一些作家的心态。比如,我们很希望作家的劳动得到丰厚的报酬,但很不希望拜金主义的炫富扰攘文学发展的方向,让市场价值扭曲了艺术价值。文学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再比如,文学评奖本是激励创作的手段,评奖为了文学,而文学不是为了评奖。可有人患上了“评奖综合症”,随意发表一些不尊重他人、不尊重文学的言论,伤害了他人,也毁坏了自己在读者眼里的形象。如果作家对文学缺乏虔诚,把写作当成追名逐利的手段,必将远离心灵和纯真,甚至为获取暂时的小利丢掉恒久的大义。有人说,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作家面临的最大危险是抗诱惑能力减弱,以及由此导致的文学性的丧失。这种担心不无道理,因为我们已经见到有些作家缺乏艺术耐心,过分看重眼前利益,以市场为风向标,急急忙忙地写作,慌慌张张地发表,在作品精神深度和艺术品质方面留下诸多遗憾。习近平同志告诫我们:“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否则文艺就没有生命力。”作家应该时时警醒自己,不断修炼境界、传承风骨,以坚实的人品为支撑,经受住任何考验。
记得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顾炎武讲过: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的文章,多一篇,多一篇之益矣;有损于己、无益于人的文章,多一篇,多一篇之损矣。我们倡导提升文学境界,不是坐而论道,而是盼望不断催生精品力作,使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的文学作品多一篇、多一篇、再多一篇!
(作者为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
《 人民日报 》( 2014年11月20日 07 版)
对话价值观(敬业篇):敬业 平凡中的伟大
记者 张 ? 姚雪青 郭舒然
2014年10月30日08:2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引子
今年以来,埃博拉疫情开始笼罩西非。不少来自中国的白衣天使,不顾个人安危,奔赴异国他乡,奋战疫区一线。他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履行好医生的天职:治病救人。此情此景,不由让我们联想到11年前的抗击非典,白衣天使们坚守在最危险的岗位上,其敬业精神令人敬佩。
敬业是中华传统美德。《礼记》之中,便有“敬业乐群”的说法,孔子也主张“敬事而信”“执事敬”。及至近代,梁启超又对敬业精神作了专门阐述,“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
我们从来也不缺少对敬业精神的传承、践行与弘扬。张秉贵、时传祥、徐虎、李素丽、许振超……他们当中,有的是任劳任怨、甘于奉献的“老黄牛”,有的是精通业务、善于钻研的“大能人”,有的则是待人友善、乐于助人的“热心肠”;他们各有各的不同,但也有一个鲜明的共同点:靠着对职业的坚守和热爱,在平凡岗位上创造出了不平凡的成就,点亮了自己,也照亮了他人。
如今,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无论从个人角度还是国家层面,我们都更加需要敬业精神。
也许你正为加班忙得焦头烂额,甚至滋生“职业倦怠”;也许你正为不能晋升而愁眉苦脸,甚至出现“职业焦虑”……让我们停下匆匆的脚步,与三位专家一起探讨和思索敬业的内涵与意义。
体现传统与现代价值观念
现代社会中,敬业是工作态度和成效等“五位一体”的统一整体
记者:在您看来,敬业精神的内涵包括什么?
宋林飞:敬业是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观的体现,也是古代与近现代诸多家训中最常见的一条。“敬业”一词收入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其在价值层面的重要意义,而且在推进现代化、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敬业的内涵也更加丰富了。
在我看来,“敬业”是一个工作的态度、目标、能力、成效与评价“五位一体”的统一整体。首先是工作态度,对待本职工作是否尽心、尽力、尽责,是从业者始终要用行动来回答的问题;其次是工作目标,成事要有目标,而且要有尽可能高的目标,自加压力、争创一流;第三是工作能力,有了目标,还需找到合适的路径、方法,有足够能力胜任工作,不然就会“心有余而力不足”;第四是工作成效,即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在行动上求真务实;第五是工作评价,工作成功与否,需要群众认可、社会认同。
在不同时代,敬业的基本内涵如“兢兢业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精神内核是相似的;不同之处体现在与当时社会价值观其他元素的融合上。敬业不能“单打独斗”,需要和其他价值观一起打“组合拳”。我们这个时代需要的敬业,不仅是“埋头苦干”,还需要“抬头看路”,全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韩庆祥:我所理解的敬业精神应包括五方面内容:各司其职、各守其责、各尽其能、各显其才、克己奉公。敬业首先应该体现在本职工作上,核心词是职业的“职”,就是要看你职责履行的情况,各司其职是第一内涵;职能还意味着责任,表现为责任的担当,就要各守其责;工作和岗位要“做事”,把事情做好要有能力,要发挥自己最大的能力,也是敬业精神的基本要求;各显其才强调的是每个人要在不同的岗位上将自己的特长、才华表现出来,并且利用岗位让自己成才;克己奉公则针对那些掌握公共资源、公共权力的人,一旦守护不住权力的边界,就会与敬业精神相违背。
郑树森:中华民族历来有“敬业乐群”“忠于职守”的传统。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主张人一生始终要勤奋刻苦、为事业尽心尽力,做到“执事敬”“事思敬”“修己以敬”。朱熹说,敬业者,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古人讲“仁义礼智信”,里面也蕴含了敬业精神。
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敬业精神,毛泽东曾提出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张思德埋头苦干、焦裕禄克己奉公,也都属于敬业精神。此外,认真负责、一心一意、任劳任怨、精益求精等也都是敬业的内涵。拿医生来说,肩负着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容不得半点马虎。要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和崇高的敬业精神才能成为优秀的医生、护士。
关系国家富强和民族兴衰
敬业精神永不过时,现代人应从尽职尽责跨越到尽善尽美
记者:对于社会发展来说,敬业的意义是什么?如今,科技进步了,生产率提高了,敬业精神过时了吗?
郑树森:没有敬业建不成现代化,马马虎虎不能强国富民。早在20世纪早期,鲁迅就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4亿人生着一种病,就是马马虎虎,不医好这个病,是不能救中国的。胡适也曾写过“差不多先生”,批评当时的国人缺少认真的精神。敬业精神不仅关系一个国家的精神风貌,更关系国家富强、民族兴衰。
在科技日新月异、一日千里的今天,我们不仅要敬业,还要专业、职业、精业,才能从尽职尽责跨越到尽善尽美,才能从优秀跨越到卓越。对于外科医生来说,虽然医疗器械越来越先进,但还需要医生拥有高超的医术和敬业精神,才能完成高质量的手术。
韩庆祥:敬业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敬业精神永不过时。人是社会的人,社会分工即社会职业。只有人人爱岗敬业,才能促进社会发展。中国梦说到底是人民的梦,实现中国梦,就要求每个中华儿女做出自己的贡献,在各自工作岗位上践行敬业精神。
记者:新中国历史上,哪些敬业模范给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何认识他们带来的贡献?
宋林飞:上世纪60年代,印象最深的敬业模范是铁人王进喜,他提出“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口号;最尊重的敬业榜样是钱学森,新中国成立以后,他排除万难归国报效,创立了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推进了国防科技事业,影响了几代人;我的老师费孝通也是一个非常敬业的学者,他走遍了祖国大地,在实地调研中度过了一生。此外,还有掏粪工人时传祥这样的普通劳动者……在新中国,职业无高低贵贱,所有尊重本职工作的人都值得我们尊重。
韩庆祥:新中国历史上,雷锋和焦裕禄是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敬业模范。他们为我们树立了标杆,确立了方向,让我们看到在工作岗位上应该怎么办,怎么做;二是汇聚了社会正能量,有助社会风气提升向好;三是显示了精神的力量。
个人努力和社会激励
营造敬业光荣的社会氛围,让踏实肯干的人能干事干成事
记者:为更好发扬敬业精神,社会应建构怎样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个人又该从哪些方面着力?
韩庆祥:首先,要在全社会树立以能力贡献为本位的价值观念;其次,要确立体现公平正义的能力本位用人制度,树立正确的用人风气;再者,要确立按照能力贡献进行分配的分配制度;最后,要营造一个有助于干成事业、干好事业的环境和氛围,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者有机可乘。
从个人层面出发,一是要认识个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每个人在社会发展中并非微不足道,而是推动社会发展合力的一部分;二是要坚定理想信念;三是要自觉摒弃以权力为本、金钱为本、关系为本的错误价值观,真正把能力为本作为人生价值导向;四是要从小事小处着眼,将事情做细做实,将敬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宋林飞:对敬业的激励,可分三个层次。一是用人,不论是选用干部,还是在企业招聘,敬业都应是首要条件,要将敬业的人放在合适的、能干事的岗位上;二是物质激励,以合理的回报促进人们持久地发挥敬业精神;三是精神培育,通过媒体、社会舆论,营造出敬业光荣、尊重典型的社会氛围。
从个人角度来看,做到敬业可从五方面努力:肯干,不挑肥拣瘦,这是基本态度;主动干,体现担当、尽职;认真干,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能干,有所特长、胜任本职工作;创造性地干,发挥聪明才智,把事情做出色。
郑树森:对爱岗敬业的员工进行褒奖,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应当是用人单位必须坚持的,也是我们医院一直奉行的。比如,一线护士一个月上8个夜班,体力消耗很大。对这些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的护士,我们完善了津贴等制度,让其付出得到应有的回报。
我要求医生上班时着正装。为什么,这是一种精神风貌,给人第一印象就是职业和敬业。
个人做到敬业,加强学习是重要一环。一是要通过学习提高自身文化修养与素质,加深对职业的理解和认知;二是要通过学习本行业本领域的先进技术与理念,提高自身职业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