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工作
首页 - 党建工作 - 学习园地

学习园地

2014年5月党员、教职工学习安排及材料

发表日期:2014-06-18    来源:苏州技师学院    浏览:3810次

20145月党员、教职工政治学习安排

 

20145月学习安排表

学习内容

学习主体

组织者

苏州市教育实践活动应知应会40

党员

各支部

光明日报文章: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中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

党员+教职工

各教职工学习小组

领导干部要善于向群众学习

党委班子成员+中层干部

党委

人民日报文章:推动职业教育转型发展

教职工

各教职工学习小组

学习资料:

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中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

王胜今2014050311:08  来源:光明日报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加强社会建设的六项任务之首,充分体现了中央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优先发展教育的坚定决心。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实现发展成果人民共享的重要体现,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实践路径和目标方向。

 

  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是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的重要保证

 

  当前,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的功能日益彰显,但其发展水平与人民群众希望接受高质量教育的新需求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以教学质量为核心的科学的教师业绩考核评价激励机制没有完全建立,教师的职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制约;高校内部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界定不够清晰,现代大学制度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一些高校管理者经营大学的理念不强,挖掘整合资源的能力不足,校内资源闲置与紧缺现象同时存在,等等。

 

  在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的进程中,群众路线是突破既有模式路径依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的重要遵循和方向保证。践行群众路线,要以“为民”为根本要求,将推进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相结合,满足人民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以“务实”为有效途径,从遵循教育、知识和人的发展规律出发,提高办学质量、推进内涵建设;以“清廉”为可靠保障,建设高尚价值追求、高贵品格修养的道德高地和学术圣地,凝聚起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的正能量。

 

  要把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深深植根于全体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努力办成让广大学生健康成长、让教职员工引以为豪、让社会各界广泛赞誉、让国际社会高度评价的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始终将立德树人、提高创新人才培养质量作为首要任务,将服务学生全面自由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有效激发教职工的职业动力,推动其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全面实现;为社会发展进步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以优秀校友的社会成就和科研成果的社会效益赢得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在弘扬民族精神、彰显国家实力、增强人民自信中,提高办学国际化程度和顶尖科研人才、科研成果的国际竞争力。

 

  着力深化对高校践行群众路线若干问题的认识,增强思想和行动自觉

 

  要自觉摒弃“四风”问题在高校不存在或不严重的错误认识。“四风”问题因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等原因而产生,与社会密切联系的高校不可能独善其身。高等教育既为社会培养当下所需人才,也为社会未来发展储备人才,高校“四风”问题很容易影响正处于成长关键期的青年学生正确“三观”的养成,甚至引起社会传染性的“链式反应”,这是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和解决的问题。

 

  要深刻理解高等教育实现“人民满意”的特点和内涵。“人民满意”基于“人民需要”而存在,“人民满意”的标准随着阶段性需要得到满足而不断提高。现阶段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主要体现为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的四项功能的充分发挥。高等教育不仅要努力满足人民共同的、基本的教育需求,而且要充分尊重并保护每个受教育者的个性化、差异化需要。高校践行群众路线、实现人民满意,要始终关注人的精神文化需要,从根本上提高人民群众的尊严感和幸福感。

 

  要科学界定高等教育领域内广义和狭义两个“群众”范围。广义的“群众”包括全体人民,教育事业没有旁观者。人民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是经过集中整理、分析研究后的集体诉求,体现着社会价值和国家意志。狭义的“群众”是指具体的教师和学生。教师有教书育人、学术自由的需要,学生有个性成长、全面发展的需要,师生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强烈愿望在教与学的良性互动中协调统一。

 

  要准确把握教师作为“践行主体”和“人民群众”的相对性与统一性。教师是高校人才培养职能的直接和主要承担者,具有以一线教学科研为主要工作形式的职业特点。这一特点使教师在自我定位上更容易强调自己的“群众”身份,而忽略作为群众路线践行主体的角色定位。要充分激发教师践行群众路线、教书育人的自觉性,引导教师主动承担“践行主体”和“人民群众”两种角色、两种职责,使教师的职业理想在更好地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中得以实现,为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凝聚和积蓄更大力量。

 

  实现群众路线对办好人民满意高等教育的规范引领和优势释放

 

  高校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要紧密贴近高等教育实际,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准确把握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特点,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保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要以攻坚克难的勇气、求真务实的作风,按照“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总要求,充分发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等四项功能,积极回应人民对接受高质量教育的期盼和诉求。同时,站在高等教育全面改革发展的大背景下,审视学校历史、发展现状和优势潜力,摒弃单纯追求办学规模、攀比学校排名的错误思想,以突出的办学特色提升和彰显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和能力。

 

  高校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要紧密贴近学校办学实际。应紧紧围绕求真务实、真抓实干,解决盲目求大求全、心浮气躁的形式主义问题;围绕开放兼容、师生诉求,解决民主办学不足的官僚主义问题;围绕开拓创新、勇于担当,解决改革动力不足、安于现状的享乐主义问题;围绕艰苦奋斗、精细管理,解决缺失勤俭办学理念的奢靡之风问题。以党员干部作风的不断改进,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加快学校内涵建设步伐,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稳定规模与优化结构、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择优支持与整体提升、加强管理与体制改革等影响学校改革发展的重大关系问题。同时,建立和完善以大学章程为核心的制度体系,进一步明晰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界限,推进学校事业发展。

 

  高校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要紧密贴近服务师生实际。自觉把更好服务学生成长、教师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师生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划发展战略,制定工作目标和措施,检验发展成果和效能。要充分认识到,师生深度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是促进学校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应精心培育和弘扬校园民主文化,主动听取师生意见建议。另外,教育资源配置要从以行政为主导向以师生需求为主导转变,把有限资源集中到提高教育质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学生成长环境上来,以教育资源共享实现发展成果共享。

(作者系吉林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兼副校长)

 

领导干部要善于向群众学习

李天文2014042213:32  来源:解放军报

 

习主席反复强调,领导干部要“虚心向群众学习,诚心接受群众监督,始终植根人民、造福人民”。中央关于开展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指导意见提出,“直接到群众中去听意见”、“向群众学习,拜群众为师”。重视不重视向群众学习,善于不善于向群众学习,是检验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是否真正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一个重要标志。

 

善于向群众学习,须有尊重群众、甘当学生的情怀。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围绕强军目标加强部队建设,要求领导干部高度重视群众的作用,坚持官兵主体地位,发挥官兵首创精神,在官兵创造性实践中寻求工作的办法和途径。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有尊重群众、甘当学生的情怀。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没有满腔的热忱,没有眼睛向下的决心,没有求知的渴望,没有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领导干部要做到尊重群众、甘当学生,就要视群众为“主人”,对群众怀有真挚感情。只有常怀感恩之心、敬畏之情,牢记公仆之责,时刻以群众利益为重、以官兵期盼为念,才能从官兵那里取到“真经”,学到有用的东西。拜群众为师,贵在虚心请教。应始终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摆正心态、放下架子,诚恳地与官兵进行平等交流,从官兵生动的实践创造中汲取营养、提炼经验,不断完善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

 

善于向群众学习,须有深入群众、身体力行的作风。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集中起来,坚持下去,这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推动部队建设科学发展,要求领导干部到实践中去探索、去学习,在实践中提高领导水平和工作水平。这也就是要做到深入群众、身体力行,亲自去体验基层生活。在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中“接地气”,到哨位、班、排、中队和一线察兵情,去偏远执勤点、条件艰苦的基层、矛盾复杂的单位察兵意。亲自去体验去感受,不能蜻蜓点水、走马观花,而要真正沉下去、静下来,用心体会感悟那些在书本上、机关里看不到学不到的东西。要把调查研究作为实施决策、部署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努力掌握更多的第一手资料,广泛听取基层官兵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调查研究的手段和方法,既了解正面的意见,更了解不同的甚至反面的看法;深入、客观、公正地分析问题、研究问题,使调查研究成为对事实进行分析研究的过程。焦裕禄、郑培民、杨善洲等先进典型是深入群众的榜样,他们的模范事迹是激励党员干部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巨大力量。

 

善于向群众学习,须有相信群众、敢于自省的勇气。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最牢固的政治基础和最深厚的力量源泉。在加强部队建设实践中,领导干部要在决策时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就必须依靠群众、相信群众,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论在任何情况下,领导干部都要以群众为参照,把群众当作一面镜子,“吾日三省吾身”,经常反省自己学习和工作的不足。对待群众批评的态度,体现着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群众工作生活在基层,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情况感受最深切,也最有发言权,反映的问题往往最真实、最可靠、最准确。领导干部重视群众的批评和意见,就容易找到问题的症结、发现自身的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改正缺点、纠正不足。领导干部对待群众的批评既要有包容的胸怀,也要有改正的魄力。

 

善于向群众学习,须有依靠群众、集思广益的能力。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开创部队建设新局面的不竭动力。能否做到博采众长、集思广益,问策于兵、求计于兵,体现着领导干部是否具有海纳百川的胸襟和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集中群众智慧,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创新发展思路,切实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果。要处理好民主与集中的关系,发挥集体的智慧,搞好协调和磨合,即使是对不顺耳或“标新立异”的意见,也要平等沟通,求同存异,达成共识。对于群众提出来的好想法和好建议要给予表扬,大胆采纳,形成集思广益、和谐共事的良好氛围,特别是要善于学习、总结、提炼群众在部队建设实践中探索出的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做法和经验,通过不断学习和思考,将群众积累的宝贵经验转化为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作者单位:武警河北省总队政治部)

 

 

 

推动职业教育转型发展

2014051308:0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伴随着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与之相适应的是劳动力结构的提升。人的城镇化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能否改变农村转移劳动力技能低下的状况,就成为决定城镇化成败的关键。让新移居城镇的居民在职业能力上适应城镇化,进而推动城镇化,才能真正提升城镇化质量。我国职业教育应适应新型城镇化的要求,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办学定位服务化。职业教育应服务于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发展。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区域社会结构也在发生变化。职业教育应适应这种变化,建立专业创新机制,将核心专业群的优化与产业结构升级、区域社会需求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利用教育资源,提高办学的社会效益,履行好职业教育的职责使命。

 

人才培养模式差异化。积极探索差异化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以专业特色化为导向,推进特色专业为主流的课程体系改革;以教师行业化为导向,建设以行业企业技术专家为骨干的师资队伍;以学员岗位化为导向,按照工作模块内容和岗位任职要求细分学员队伍;以环境真实化为导向,建设真实教学环境,把真实项目嵌入教学环节;以考核市场化为导向,建设符合市场需求的考核标准体系;以技能多样化为导向,建立多技能教学链。

 

办学机制多区域、多层次、一体化。多区域是指以校园本部课堂教学为主体,以校外社区街道、企业等面向社会、接近居民的教学点为补充,构建多区域教学点,探索社区教育模式。多层次是指建立多层次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体系,服务于城镇化进程中社会对不同教育程度劳动者的需求。一体化是指职业教育应突出“人人都是职业教育对象”的大教育观和终身教育理念,拓宽职业教育升学通道;建立职业技能和职业资格统一认证系统,积极推进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建设。建立社区学院、短期培训、职业资格证书、职称与职业学历教育的学分互认系统,制定职业教育院校与研究型高等教育携手计划。强化与学术研究型高等教育的交流,通过取优补差提高教学水平,改善教师素质,增强办学实力,形成富有活力、全面贯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发展方向国际化。走国际化的全方位发展道路包括两条途径:一是“引进来”。合理引入国际先进职业教育理念,立法保障职业教育的实施,拓宽职业教育经费来源渠道。国内职业院校可以参照国外先进的课程体系、评价标准及原版教材,从国外引进优秀职业教育教师,加强师资培训,更新观念、拓宽思路,提高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水平。二是“推出去”。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不断上升的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的经济实力、快速发展的高等教育和宽广的发展平台,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华留学、就业。职业教育可以开设具有我国本土特色的专业和具有民族传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类课程,吸引国外学员学习我国的民族传统文化。(作者为北京北大方正软件职业技术学院院长)